哩 缝 意

对于爱人,全是私心

写在南国来信之前

有了一个脑洞。最近受一篇名字很傻而且有蹭热度之嫌实际剑走偏锋文笔极佳的同人的影响决定写一个原创人物中篇。对于这种三观正常,没有ooc,不走蜜汁升级流的文一向是只能寅嗑卯粮。磋磨了很久的南国来信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再仔细想想。因为当时未完成的肖像给的震撼太大了,所以当时写出来的东西更像是它的读后感,或者说同人的同人。
不管怎样,侦察兵布拉金斯基和侦察兵王耀的形象对我的影响太大了。让我由衷地想要动笔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在对红色组的理解上我是融进了很多史向和文学的梗的。这一点向红色组众多历史向文手致敬。
相比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里,我首先接触到的更能体会的竟然是纳博科夫。他曾经饱含愤怒地在手记里写道他是如何不甘地放弃了俄语,而使用只能是二流水平的英语写作。其实这与我写的东西毫无关联,却意外地引起我的共情。我因此更加醉心于红色组的同人。
对于我来说,要表现的这两个形象的东西太复杂,太离奇,又太一致了。就像一篇lofter
上的《记一九九二年的一个春天》里的台词“那真是太幸运了。那是最苦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候。”就是因为同道殊途,所以才更加珍视曾经的和衷共济。
我觉得一定要在今天给1958年之前的红色组一个温情的交代的话。莫若纳博科夫的一首诗:
你是天空一朵温柔的云
你是海洋里一朵透明的泡沫
你是大理石上含羞草的影子
你是灵魂不可避免的回声
而我坚持写这些东西的过程,常常困扰于自身的笔力和想法的不一致,但是故事总是如此的吸引人,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的原因。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故事让他们永远年轻,让时间停留在1941年的林海雪原上。
不得不说,虽然我不能否认肖像的缺点,但是我必须承认,它对我的震撼是非常大的。它向我展示了一种与之前甜蜜柔软的同人视角完全不同的体验。并且揭穿了许多非/国/设同人一直不愿展示的真相:有时候悲剧与喜剧的区别,只是在于时间的长短。如果时间停留在从敌人手中救下对方的一刻,这就是喜剧。但是故事可以截止,时代却前进不息。在年代背景下,伊万和王耀的结局是最合理的了。
此外,它塑造了我最喜欢的娜塔莎和冬妮娅的形象。尤其是娜塔申卡,坚强,美丽,善良,勇敢,是我心中的战地之花。
而我当时匆匆写下的南国来信的结局,其实是在看过未完成的肖像后的灵感。这种感觉实在欲罢不能。我还记得当时非常喜欢柳拜的歌,经常听的就有连长,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轻声呼唤我的名字。
(虽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争议很大,但是我还是看了,此刻不接受关于此的讨论)不管是“曾经的妖女,如今只剩枯叶还乡”“她可以枯萎,可以老去,怎样都可以,只要我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或者是追风筝的人中的“慢慢走,我的月亮”
甚至是我今年看的Tipping velvet和fingersmith都在关于情感,心理,甚至历史背景上都给了我很多指导。虽然说人生烦恼识字始,但我们何其有幸,能为心智开眼。
顺带一提,虽然我前面不说但我真的要强烈推荐战争与和平,尽管连我妹妹都还看不懂,但我希望在她成长的过程中,能对世间的情感有更多正面的体验。不管是爱情,亲情,还是对国/家的感情。

评论 ( 3 )
热度 ( 8 )

© 哩 缝 意 | Powered by LOFTER